蔬果
首页  〉不好意思我情商低

不好意思我情商低

想聊一個有些爭議,但又覺得很有趣的事件。幾年前看到一位關註的畫手畫了個面包的水彩畫,畫得挺可愛的,但因為配色紋理、形狀等處理,我的腦子確實優先聯想到了那一撇每人都會產出的汙穢之物,於是就留言:有點像粑粑(有點久遠記不太清,用詞不是粑粑就是大便,但絕對不是硬核的屎糞)。結果可想而知,畫手後來新發了個微博,聲明這幅畫對她來說很重要,就把評論區所有腦子汙穢之人拉黑了。我覺得自己罪有應得不該多嘴。只是從這個事件,我察覺到了一個更為感興趣的部分,就是關於創作者對作品的解釋權問題。
當一幅作品出來,對於看客來說是否留有絕對的解釋權呢?我個人覺得是肯定的,一幅作品映入他者之眼簾,所傳遞出的信息是完全自由的,並不包含任何具備壟斷性質的作者意誌。當一個作品從無中誕生,在完筆的瞬間就已經和作者的意識剝離,成為了具備完整信息的身外之物。而看客,作為隸屬自身的獨立意誌,自然是有自主從作品中分解出信息的能力的,至於和作者的理念是否存在偏差,這難道不是美妙的必然嗎,人與人之間的多樣性就在此展開,既混雜惱人而又美妙。作品產出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向外界展開,不然何需映入現實。當一個作者不願放開自身作品的展覽評判權,那說明自身還處在內在虧損的自戀狀態,難以直接承受來自外界,以作品為中介的自我否定,只得把自己鎖在高臺之上戰戰兢兢。
我個人可以理解這種膽怯,自己就是怕過來的,所以我常思考此僵局。目前現在得出的結論就是,畫畫是真沒啥了不起的,無非是一種可嘗試將個人意誌貫徹到底的創造性勞動,所以才常常被現實中長期被迫營業的人們崇高化。任何一個人看到景觀中的石頭、花朵、骷髏,自然可以無條件地感受聲張其相異性,藝術作品更是如此。作為創作者,開放作品的討論權在我看來是自然而然且必須的,用不著搞意識形態私有製那套。所以在之前的事件中,雖然很抱歉情商欠佳令對方感到不快,但我依舊信任自己的大腦的感知,畢竟即便不選擇在外聲張,那也只是換了個手段罷了,評論變成了在腦中躲起來的碎碎念而已,存在的並不會因沈默而消失。
現代大多商業運營手段,就是在依賴產出人類主體欲求的符號夾縫內,可被稍事滿足的部分以指向其剩余,來維持欲望的再生產。當一個主體比另一個主體越懂得pua,越願意給一巴掌揉三揉,越理解符號化剩余的部分為何物,就越賺錢。所以我個人完全不吊賺的多就是功成名就這套論調,因為其行動中大概率會伴隨著對客體主體的貶損乃至壓迫。最普遍顯要的例子就是遊戲dlc,手遊等運營模式,其發售的符號化商品從原來的一體模式拆分,把遊戲本身可帶來的欲望建構網絡,放在了金錢的重要性之下,使原來可在空閑之余沈浸的完整閉合的符號世界被金錢穿破,迫使人思慮現實,造成主體的割裂,這在我看來是無比邪惡的。而這僅僅是眾多商業手段中的一小部分,人們就在這種割裂當中不斷被異化,勞動被戲謔地遊戲化,加倍地重復金錢之誘惑以及脫離其實際意義的人生觀建構,逐步變得自私起來。我永遠是以人為本的忠實信眾,即便如此思辨於今日會被潮流淘汰。
最後說句題外話,我個人覺得情商這個概念和道德一詞一樣,大多是用來施壓博取利益關系的,其實本質並不存在。因為任何行為都有其生存論依據,只是人與人因為雙方的思維建構差異,欲求不一致會催生出強烈的內在沖突。重要的是在於如何在情境中面對/改變/接受這種具體的不一致,而不是建構一個所謂名為“情商”的公共區域來當作大家不言自明的言彈到處亂射。等到了你和他的情商概念無法統一時,說不定就沒有情商可言了。真的,這種搞團體認同孤立異質性他者的詞匯真的沒啥意思,格局小了兄弟姐妹們。,

推薦